滿設恒沙界   珍寶供養佛    不如一日中   出家修寂靜

《法華經》云:「三界無安,猶如火宅,眾苦充滿,甚可怖畏。」我們想要去熄滅身心苦惱的果報,就應該熄滅我們的無明煩惱,這整個過程歸結起來就是一個止,一個觀。從凡夫到成佛都不離開止觀。止跟觀這二種功德的生起有一定的次第,應該以止作基礎才能夠生起觀。修習止觀法要是教法,修習坐禪法要是行法。

末法時代,眾生的心越來越粗,不能夠承當大法,智者大師的慈悲,以十個章節來簡要但是完整地介紹天臺止觀的勝妙法門,善巧地指導我們初心的行人,使令我們能登於菩提正道的階梯,成功地踏出契入泥洹的第一步。由於它文簡意賅又被稱為《天臺小止觀》。經典上說:所有的聖人包括佛陀能夠出生世出世間一切的功德莊嚴,都不是散亂心變現出來的,而是從三昧的根本生出來的,定慧力莊嚴,以此度眾生。

心常散亂之人,心光外泄,內心的功能就很差,什麼事情都記不起來,想去觀察一件事情也會很模糊,那所緣境不容易現前。有定的人就不是這樣,他的心不容易散動,有定力的攝持,你的寂靜明了性就會增長。就譬如惜水之家(水能除污垢),他會善巧地治理他的堤塘,使令水不容易流失掉;修行人也是如此,我們希望能夠累積智慧之水,這就需要有禪定的堤塘。假設能夠把外在塵勞的事情放下,閒居靜處,息諸緣務,每天有一定的定課,對止觀保持歡喜心,即使你沒有得到禪定,也沒有證入聖道,但是你這樣栽培的善根就不可思議了,念念之中能夠趨向聖道,念念之中能夠生起解脫分。《大寶積經》云:「滿設恒沙界,珍寶供養佛,不如一日中,出家修寂靜。」
 
文章標籤

bethm6pcs8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修行的著力點在哪個方向或進行哪幾個階段,???

修行的著力點,要依循佛陀的教理作意。
佛陀的正覺,是如實觀察生死輪迴如何的集起與滅盡而正覺
佛陀觀十二因緣而正覺
觀十二因緣,即是佛陀正覺之道。
佛陀走過的路,也教導弟子走同樣的路。
觀十二因緣,是正覺、息苦、解脫、證菩提唯一一條的道路。

文章標籤

bethm6pcs8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所缺的靈動數字2、4、5、6、7456完美組織線456全缺者:把所有事情放在心理隱藏、容易讓人感覺陰沉 147物質充裕線缺47者:容易吸147連線的財氣 369聰明智慧線 缺6者:表達慾望低 789權勢高峰線缺7者:容易壓力大 123 美感藝術線缺2者:任何東西都想學,但容易遇到內心障礙、瓶頸 258熱情公關線缺2者:內心話不易傾訴缺5者:不夠熱情、賺的錢容易往外花、守不住財庫 48工作模範線缺4者:容易因情緒而流失生意 26公平正義線缺26者:成隱性連線,在必要時,特質才會顯現出來,甚至強過顯性連線 24靈巧變通線缺24者:成隱性連線,在必要時,特質才會顯現出來,甚至強過顯性連線 68親切誠實線缺6者:表達慾望弱、與人互動頻率少

本篇文章引用自此: https://tw.answers.yahoo.com/question/index?qid=20150412000016KK03941


文章標籤

bethm6pcs8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