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氣功相關 (12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滿設恒沙界   珍寶供養佛    不如一日中   出家修寂靜

《法華經》云:「三界無安,猶如火宅,眾苦充滿,甚可怖畏。」我們想要去熄滅身心苦惱的果報,就應該熄滅我們的無明煩惱,這整個過程歸結起來就是一個止,一個觀。從凡夫到成佛都不離開止觀。止跟觀這二種功德的生起有一定的次第,應該以止作基礎才能夠生起觀。修習止觀法要是教法,修習坐禪法要是行法。

末法時代,眾生的心越來越粗,不能夠承當大法,智者大師的慈悲,以十個章節來簡要但是完整地介紹天臺止觀的勝妙法門,善巧地指導我們初心的行人,使令我們能登於菩提正道的階梯,成功地踏出契入泥洹的第一步。由於它文簡意賅又被稱為《天臺小止觀》。經典上說:所有的聖人包括佛陀能夠出生世出世間一切的功德莊嚴,都不是散亂心變現出來的,而是從三昧的根本生出來的,定慧力莊嚴,以此度眾生。

心常散亂之人,心光外泄,內心的功能就很差,什麼事情都記不起來,想去觀察一件事情也會很模糊,那所緣境不容易現前。有定的人就不是這樣,他的心不容易散動,有定力的攝持,你的寂靜明了性就會增長。就譬如惜水之家(水能除污垢),他會善巧地治理他的堤塘,使令水不容易流失掉;修行人也是如此,我們希望能夠累積智慧之水,這就需要有禪定的堤塘。假設能夠把外在塵勞的事情放下,閒居靜處,息諸緣務,每天有一定的定課,對止觀保持歡喜心,即使你沒有得到禪定,也沒有證入聖道,但是你這樣栽培的善根就不可思議了,念念之中能夠趨向聖道,念念之中能夠生起解脫分。《大寶積經》云:「滿設恒沙界,珍寶供養佛,不如一日中,出家修寂靜。」
 
文章標籤

bethm6pcs8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修行的著力點在哪個方向或進行哪幾個階段,???

修行的著力點,要依循佛陀的教理作意。
佛陀的正覺,是如實觀察生死輪迴如何的集起與滅盡而正覺
佛陀觀十二因緣而正覺
觀十二因緣,即是佛陀正覺之道。
佛陀走過的路,也教導弟子走同樣的路。
觀十二因緣,是正覺、息苦、解脫、證菩提唯一一條的道路。

文章標籤

bethm6pcs8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所缺的靈動數字2、4、5、6、7456完美組織線456全缺者:把所有事情放在心理隱藏、容易讓人感覺陰沉 147物質充裕線缺47者:容易吸147連線的財氣 369聰明智慧線 缺6者:表達慾望低 789權勢高峰線缺7者:容易壓力大 123 美感藝術線缺2者:任何東西都想學,但容易遇到內心障礙、瓶頸 258熱情公關線缺2者:內心話不易傾訴缺5者:不夠熱情、賺的錢容易往外花、守不住財庫 48工作模範線缺4者:容易因情緒而流失生意 26公平正義線缺26者:成隱性連線,在必要時,特質才會顯現出來,甚至強過顯性連線 24靈巧變通線缺24者:成隱性連線,在必要時,特質才會顯現出來,甚至強過顯性連線 68親切誠實線缺6者:表達慾望弱、與人互動頻率少

本篇文章引用自此: https://tw.answers.yahoo.com/question/index?qid=20150412000016KK03941


文章標籤

bethm6pcs8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禪定與冥想...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領域...

冥想是一種[專注的深沉思維或觀想]..

禪定是遠離思維的心一境性...

走不同的道路..就會有不同的風光...不能混在一起!!

文章標籤

bethm6pcs8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靈鷲山 平安禪 禪修 心道法師 禪坐 健康 修行 放鬆

你焦慮嗎?在繁忙的現代社會,焦慮是常見的情緒症狀,有時還伴隨各種身體的不適,如胸痛、呼吸困難、頭暈、耳鳴、腹痛、便秘……等,往往患者未意識到這是情緒問題,而跑去看心臟科、耳鼻喉科或腸胃科,做了各種檢查也找不出毛病,真是折磨。

 

精神科醫師指出,當情緒上感到緊張、擔憂、恐慌、害怕,或出現坐立難安、煩躁易怒、失去耐性、無法專注等情況時,這些都屬於焦慮症狀,多半與心理因素息息相關。一般來說,焦慮大多源自於壓力,諸如外界的要求、意外變故或自我的期許等。

 

人的自律神經系統就像一面鏡子,反映內在狀態。當緊張時,身體會產生各種焦慮的生理反應,如果只是頭痛醫頭、腳痛醫腳,針對身體出現的症狀去治療或買藥吃,往往不是正確的處理方式。

 

靈鷲山 平安禪 禪修 心道法師 禪坐 健康 修行 放鬆焦慮不能說是重病,它其實是人類賴以維生的一項重要反應,但凡事過與不及都會造成傷害。生活中會帶來焦慮的因素有很多,我們或許無法阻絕焦慮感的發生,但絕對能夠學會如何快速、有效、無負作用地排解焦慮感——就像水溝裡有了雜物、垃圾,流暢的水流總能夠把它沖走,而不會卡住,造成淤塞。

文章標籤

bethm6pcs8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第二種叫塵沙煩惱,塵沙煩惱是有分別,沒有執著,煩惱無量無邊,用塵沙來做比喻。最後一個無明煩惱,就是愚痴,痴無明,本來是明的,現在不明了。修三昧就是修定,佛用這個方法教人,用禪定這種方法能夠把見思、塵沙、無明統統斷盡,全都放下了,所有過失都沒有了,過失是假的不是真的。


引用自: http://joanchen-amtb.blogspot.com.br/2016/09/blog-post_92.html


文章標籤

bethm6pcs8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Yaoger wrote:
看起來就是外靈入侵...(恕刪)

無意筆戰,外靈入侵和靜坐是兩回事。個人氣強則邪靈不入侵。氣弱反而有礙健康。

身心靈無法密合出現裂縫才會造成靈性脱離,正常人是不會發生。小孩兒由於天靈蓋未發育完全,會有看見靈異可能,成年後持續看的到是—種未密合狀態。少數人因後天因素強烈刺激(如車禍),因而出現不密合狀態,此後便一直能看到。所謂的開天眼或關閉,須要特殊方式封閉或打開裂痕。


文章標籤

bethm6pcs8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若有眾生比較不定性,意志薄弱,適合修行何種佛教之法門?
======

淨土法門 !

一心

念佛

文章標籤

bethm6pcs8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祭改不需要每個月都去,版大要靜坐在下建議您,有空舌輕頂上顎靜靜地坐著。試試......
靜坐是讓身心靈休息、讓身心靈自我調整狀態的方式之一,靜為尊動為卑的不變原則之下才是真的靜定的功夫。看樣子您應該是走宮廟的吧!要不要改成去大廟呢?人為因素少很多也比較清靜

來自: https://tw.answers.yahoo.com/question/index?qid=20150929205839AAUJ1O9


文章標籤

bethm6pcs8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.去試試禪修活動吧,參加一天的那種,兩次以後你會發現你的念頭會降低。
但是久沒禪修,念頭還是會加強
佛教中的死隨念與不淨觀,也許對你有用
但是不管如何都需要有禪師指導,可以上大型的佛教團體舉辦禪修,有不少不用錢。

2.另一種管道是去輔導室,或找心理諮商師。

3.減少看電視跟網路上點擊與美女有關係的連結,或圖片

文章標籤

bethm6pcs8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如是我知:

1.為什麼無法令修持眾生當下解脫??

◆ 「束縛」是從點點滴滴「身口意」的累積而成;「解脫」如花朵盛開,是日復一日「勤拂拭」的耕耘所得。

「當下」如花開的剎那,「解脫」是煩惱的滅盡。「已知無我」者就像意外遭逢「瀕死經驗」後的深刻感受、震撼無比!

文章標籤

bethm6pcs8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跟對師父上天界
跟錯師父下..................






文章標籤

bethm6pcs8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